本文目录一览:
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的意思
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的意思是骏马一天的路程,驽马虽慢,但努力不懈,走十天也可以到达。成功在于不放弃。
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出自:战国 荀子《荀子·劝学篇》: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;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意思是骏马一跨跃,也不足十步远;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,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。如果不停地刻下去,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
1、驽马十驾
拼音:nú mǎ shí jià
意思:骏马一天的路程,驽马虽慢,但努力不懈,走十天也可以到达。比喻资质差的人只要刻苦学习,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。
2、功在不舍
拼音:gōng zài bù shě
意思:指成功在于不放弃。不要三心二意,一心向目标努力。
扩展资料:
《劝学》创作背景:
战国时期,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,封建制度逐步形成,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。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,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,并逐渐形成墨家、儒家、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,历史上称之为“诸子百家”。
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,宣传自己的主张,批评别人,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。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,顺应它,运用它。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,他创作了《劝学》一文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劝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驽马十驾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功在不舍
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是什么意思?出自哪里?
意思是: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出自荀子的《劝学》。
【出处节选】《劝学》——先秦·荀子
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【白话译文】骏马一跨跃,也不足十步远;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,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。如果不停地刻下去,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
扩展资料
1、《劝学》创作背景
《劝学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,是《荀子》一书的首篇。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,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、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,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。
2、《劝学》作者介绍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华夏族(汉族),战国末期赵国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时人尊称“荀卿”。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。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位于今山东兰陵县)令。
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什么意思?形容什么?
这句话的意思是: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
出自先秦荀子的《劝学》。
原文(部分):
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译文:
骏马一跨跃,也不足十步远;劣马连走十天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,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。如果不停地刻下去,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
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,强健的筋骨,却能向上吃到泥土,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,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。螃蟹有六条腿,两个蟹钳,但是没有蛇、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,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。
扩展资料:
作者简介
荀子,名况,时人尊而号为“卿”,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,又称孙卿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。战国末期赵国猗氏(今山西安泽县)人,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。
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(今山东临淄)游学,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(学宫领袖)。还到过秦国,拜见了秦昭王。后来到楚国,任兰陵(今属山东)令。
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“性恶论”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“性善说”比较。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与其弟子撰有《荀子》一书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劝学
驽马十驾是什么意思
驽马十驾 [nú mǎ shí jià]
[释义]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,驽马虽慢,但努力不懈,走十天也可以到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