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口不择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?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?
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
- 2、口不择言的意思是什么?
- 3、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呢
- 4、口不择言什么意思
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
【解释】: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。
【出自】:《北史·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【翻译】:性情十分急躁,当他着急的时候,就口不择言,动手打人。
【示例】:周近他居然这样口不择言,他怎么能这样说! 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一幕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用于紧急情况
【近义词】:信口雌黄、心直口快
扩展资料:
近义词释义:
一、信口雌黄?[ xìn kǒu cí huáng ]
【解释】:信:任凭,听任;雌黄:即鸡冠石,黄色矿物,用作颜料。古人用黄纸写字,写错了,用雌黄涂抹后改写。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【出自】: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【翻译】:王衍,字夷甫,能说善辩,与他心意有不符的,就更容易变了,时常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【示例】: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,但是她加油添醋,信口雌黄,凭空捏造,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。 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二十一章
【语法】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二、心直口快?[ xīn zhí kǒu kuài ]
【解释】:性情直爽,有话就说。
【出自】: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
【示例】:这是一个心直口快,喜欢吵吵闹闹的人。 沙汀《磁力》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口不择言的意思是什么?
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。
【来源】:《北史·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口不择言是什么意思呢
意思是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。
读音:kǒu bù zé yán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。
出处:唐·李延寿《北史·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译文:性情十分急躁,当他着急的时候,就口不择言,动手打人。
示例:是在网络上,人们无需面对面交谈,因此更容易口不择言。
扩展资料
近义词
1、口无遮拦
读音:kǒu wú zhē lán
释义:意思是指说话随意,不分场合,嘴巴没有阻挡。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,含贬义。
出处:清·王廷绍《霓裳续谱·西调·风静帘闲》:小孩家口无遮拦,他在别人前巧语花言,没来由将我摧残,你不曾惯谁曾惯。
译文:小孩子说话不分场合,在别人前巧语花言,摧残我,不是你惯的又有谁会惯。
2、信口雌黄
读音:xìn kǒu cí huáng
释义:信:任凭,听任;雌黄:即鸡冠石,黄色矿物,用作颜料。古人用黄纸写字,写错了,用雌黄涂抹后改写。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出处: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译文:王衍,字夷甫,能说善辩,与他心意有不符的,就更容易变了,时常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口不择言什么意思
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。
出处:《北史·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译文:性情十分急躁,当他着急的时候,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,就捶打自己。
用法:主谓式,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用于紧急情况。
扩展资料:
近义词
一、胡说八道 [ hú shuō bā dào ]
释义:胡说。
出处:宋·宗杲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:“手指东画西,口中乱说乱道。”
译文:手指乱指,嘴里乱说。
二、心直口快 [ xīn zhí kǒu kuài ]
释义:性情直爽,有话就说。
出处: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
译文:哥哥是性情直爽的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
三、信口开河 [ xìn kǒu kāi hé ]
释义:也作信口开合。随口乱说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。”
译文:你不要吵,只当你是随口乱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