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示方法总结的成语有哪些?(表示总结的词语有哪些-)
表示方法总结的成语有哪些?(表示总结的词语有哪些?)
本文目录一览:
形容“善于总结经验”的成语有什么?
举一反三、融会贯通、触类旁通 、闻一知十、温故知新
一、举一反三 [ jǔ yī fǎn sān ]
【解释】: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【出自】:春秋 孔子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【译文】: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,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。
二、融会贯通 [ róng huì guàn tōng ]
【解释】: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贯穿前后。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【出自】: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【译文】:举一而三次,听说一而知十,于是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的成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才落到这一步。
三、触类旁通 [ chù lèi páng tōng ]
【解释】:触类: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;旁通:相互贯通。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,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。
【出自】:西周 周文王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【译文】:再引申其义,触动类推而增长,天下所能之事皆无所遗了。
四、闻一知十 [ wén yī zhī shí ]
【解释】: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类推。
【出自】:春秋 孔子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赐也何敢望回?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
【译文】:我怎么敢指望回?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,我听到一个一可以了解第二个
五、温故知新 [ wēn gù zhī xīn ]
【解释】:温:温习;故:旧的。温习旧的知识,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。也指回忆过去,能更好地认识现在。
【出自】:春秋 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【译文】:广泛地熟读典籍,复习所学的知识,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,做到这样的程度了,才可称为老师啊
表达总结的成语
总而言之 – 一言以蔽之 – 归根结底 – 统而言之
综上所诉、归根结底、书归正传、话有千言
表达“总结” 的成语有哪些?
表达“总结” 的成语有:归根结蒂、要而论之、书归正传、简而言之、归根结底。
1、归根结蒂[guī gēn jié dì]:归结到根本上。 ?
[出处]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:“……引得酒鬼相打;搅出人性命来。归根结柢;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归去。” ?
2、要而论之[yào ér lùn zhī]:犹言要而言之。 概括地说,简单地说。 ?
[出处]《天讨·豕韦之裔〈普告汉人〉》:“要而论之,满人之人中国也,据其土地山河,窃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。” ??
3、书归正传[shū guī zhèng zhuàn]: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
[出处]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6章:“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;看来袭人自己,日子也并不太好过。”
4、简而言之[jiǎn ér yán zhī]:简括地说,长话短说。
[出处]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8回:“如常散施棺材药饵,济人贫苦,周人之急,扶人之困,以此山东、河北闻名,都称他做及时雨。”
5、归根结底[guī gēn jié dǐ]:归结到根本上。 同“归根结蒂”。
[出处]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如今是人力世界,归根结底,还是靠做。”
表达总结的成语有哪些?
1、综上所诉
2、要而论之
3、书归正传
4、简而言之
5、归根结底
上述成语的读音和释义分别是:
1、综上所诉
读音:zōng?shàng?suǒ?shù
释义:综合上面所说的
2、要而论之
读音:yào ér lùn zhī
释义:犹言要而言之。概括地说,简单地说。
3、书归正传
读音:shū guī zhèng zhuàn
释义: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
4、简而言之
读音:jiǎn ér yán zhī
释义:简括地说,长话短说
5、归根结底
读音:guī gēn jié dǐ
释义:归结到根本上。 同“归根结蒂”。
表示从已有的案例中总结归纳出方法论的成语或句子
【成语】:前车之鉴
【拼音】:qián chē zhī jiàn
【解释】:鉴:镜子,为教训。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。比喻先前的失败,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。
【出处】: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!”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前车覆,后车戒。”
【示例】:~,请自三思。 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十五回
【近义词】:前车可鉴、殷鉴不远
【反义词】:重蹈覆辙
【语法】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劝告人
【英文】:lessons drawn from others’ mistakes
【日文】:前车(ぜんしゃ)の覆(くつが)えるは後车(こうしゃ)の戒(いまし)め
【德文】::sich die Fehler anderer als (od. zur) Warnung dienen lassen
【成语故事】:西汉时期,洛阳人贾谊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,汉文帝听说他很有才学,请他进京担任博士,问他治理国家的看法。贾谊主张要以秦朝灭亡作为镜子,时刻提醒自己要施行仁政,让老百姓休养生息,重视农业生产才能使国家强大
(前车之鉴,前车之鉴)
《荀子·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。”
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鄙语曰:……前车覆,后车诫。”
汉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前车覆,后车戒。’盖言其危。”后以“前车之鉴”、“前车可鉴”或“前辙可鉴”比喻以往的失败,后来可以当作教训。
宋陈亮《与石应之书》:“惟兄勉之,无失朋友之望,前辙可鉴。”
《水浒后传》第二五回:“前车之鉴,请自三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