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沾”为什么是三点水旁?
刚开始的时候,她老是说自己困,自己累,后来连骗带哄加威胁,她才慢慢静下心来。
一会,她突然问我个问题:“妈妈,‘沙’字也不是水,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?”呀!这问题问得还真有意思。看来小家伙很有想法。大大的表扬了她之后,我告诉她:“‘沙’是个会意字。可能人们最早发现的沙子是在河底。所以它是水字旁。”她好像懂了,开心地说:“哦,原来是这样啊!”一会,她又问我:“那‘军’字为什么是秃宝盖头呢?”哈哈,我乐了,“小家伙,你把语文老师都问难倒喽,会观察会思考哦!”亲了她一下,她就乐颠颠了。于是我们认真地百度了一下,才发现“军”字作为“部队”解释来头不小啊!于是母女俩认真地学习了“军”字的结构,之后她满意地又做作业去了。
没想到一个多学期的语文学习,她能提出这样的问题,应该是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。看来,真的别小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和提问能力,作为家长也要不断学习,才能跟得上孩子的学习哦!附:沙 shā〈名〉1. (会意。从水,从少。《说文》:“水少沙见。”金文字形,左边是水,右边“少”象沙粒形。本义:极细碎的石粒)
2. 同本义 [sand]
沙,水中散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砂。
于沙。——《易·需》。荀注:“水中之刚。故曰沙。”
剽土之次曰五沙。五沙之状,粟焉。如屑尘厉。——《管子·地员》白沙山广员三百里。尽沙也。——《北山经》
红壁丹沙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胡关饶风沙,
萧索竟终古。——李白《古风》绿杨荫里白沙堤。——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军: 【动】
1、会意。金文字形如右图,从车,从勹(bāo,包裹)。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。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,驻扎时,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,以防敌人袭击。
2、围成营垒。
军,圜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军,围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军于庐柳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注:“犹屯兵粮储也。”
疏而不可蹙,数而不可军者,在于慎。——《银雀山汉墓竹简》(沾) 沾水。出上党壶关。东入淇。上党壶关、二志同。今山西潞安府附郭长治县府治、卽汉壶关地。前志壶关下曰。有羊肠坂。沾水东至朝歌入淇。水经注淇水篇曰。淇水出沮洳山。冲激横山。又东北、沾水注之。水出壶关县东沾台下。东流注淇水。今山西潞安府壶关县东南有沾水是。一曰沾、逗。益也。沾添古今字。俗制添为沾益字、而沾之本义废矣。添从忝声。忝从天声。
沾zhān
1. 浸湿:~衣。~润(沾湿浸润,喻沾得利益)。
2. 因接触而附着(zhuó )上:~水。~手。~污。
3. 染上:~染。
4. 指因凭借关系而得到:~光。~包。
“点”的近义词是什么?
量、项、滴、斑,横、竖、撇、折,时、钟
1、量【liàng?】?
释义:指有些但不确定的量、数、范围或程度〖some〗。表示少量。
例如:给我点纸;读点鲁迅的书。
2、滴【dī?】?
释义:量词,用于小的或少的。
例如:雨点,雨滴,泪滴。(落下稀疏的雨点);点叶(叶上的斑点);点璧(白璧的斑点)。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——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 ?
3、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折。【héng 、shù 、piě 、diǎn 、shé?】
释义:汉字笔画名。
例如: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“、”号及其动作。如:点撇(文字的点和撇)?
4、项【xiàng?】
释义:项,部分,方面。
例如:优点。要点。特点。
5、时、钟【shí 、zhōng?】
释义:计时单位,点钟,整点。
例如:下午三点半。零点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