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鸣候旦的解释
怕失晓而 耽误 正事,天没亮就起身。同“ 鸡鸣 戒旦”。 成语出处: 宋·徐铉《和张先辈见寄》之二:“鸡鸣候旦宁辞晦,松节凌霜几换秋。” 繁体写法: 鶏鸣候旦 注音: ㄐㄧ ㄇㄧㄥˊ ㄏㄡˋ ㄉㄢˋ 鸡鸣候旦的近义词: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,天没亮就起斗坦谨身。语本《诗·齐风·鸡鸣序》:“《信春鸡鸣》,思贤妃也。 哀公 荒淫怠慢,故 成语语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过度紧张 常用程度: 一般成语 感情空基.色彩: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: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: 古代成语
成语【鸡鸣候旦】
和张先辈见寄二首作者:徐铉 年代:唐 体裁:七律 类别:去国离群掷岁华,病容憔悴愧丹砂。溪连舍下衣长润,山带城边日易斜。几处垂钩依野岸,有时披褐到邻家。故人书札频相慰,谁道西京道路赊。清时沦放在山州,邛竹纱巾处处游。野日苍茫悲鵩舍,水风阴湿弊貂裘。鸡鸣候旦宁辞晦,松节凌霜几换秋。丛数两首新诗千里道,感君情分独知丘。鸡鸣候旦基本解释:怕失晓而耽误正事,天没亮就起身。同“鸡鸣戒旦”。 词语分开解释:鸡鸣 : 1.鸡叫。常指天明之前。 2.《世说新语.赏耐郑败誉》”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”刘孝标注引晋孙盛《晋阳秋昌颤》:”逖(祖逖)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。年二十四,与琨同辟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而寝。中夜闻鸡鸣,俱起,曰:此非恶声也。每语世事,则中宵起坐,相谓曰:若四海鼎沸,豪杰共起,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。”事又见《晋书.祖逖传》。后以”鸡鸣”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。 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